标准/规范属性

标准名称:《有间隙阀式避雷器人工污秽试验》
文件大小:1.7MB
标准编号:GB20639-2006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08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01日

标准/规范预览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有间隙阀式避雷器人工污秽的基本原则,以及每种污秽方法的污秽配方、染污方法和试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585-2004 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 (IEC60507:1975,IDT)
IEC 60099-1:1970 避雷器第1部分:交流阀式避雷器
3 基本原理
有间隙阀式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外表面会形成非常不均匀的电压分布,由于这种电压分布变化很快,避雷器处于某种污秽条件时可能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发生损坏。这两个阶段的产生是由于在高温度条件下,沉积在表面的湿润固态微粒或液珠通过吸收潮气而形成某种典型的电解质溶液,从而形成起始几乎是连续的导电表面层。尘埃也表现出对表面冲洗和干燥特性有影响。当电导率足够高时,泄漏电流使表面发热,导致形成“干带”,大部分压降加在“干带”上,若电弧瞬时桥接这些“干带”,就会产生泄漏电流脉冲。
在这种现象的某些情况下,因电极与湿带之间的电容耦合导致间隙电位变动,能引起加在某些间隙上的电压超过其放电值,并因此发生事故。
因此,避雷器人工污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实际运行中有代表性的有关污秽条件并证实在这些条件下避雷器承受适当工频电压时间隙不致于放电。
避雷器表面污闪是运行中的一种严重问题,而这方面的性能亦必须确定。
从运行和试验中均已获知,可能引起避雷器放电的污秽条件通常不同于导致表面闪络的污秽。后者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频繁的高幅值泄漏电流脉冲,而间隙放电是典型地与污秽或污染物的干燥程度有关。因此,对这两种特殊的事故模式可能需要不同的试验,至少要采用某些不同试验方法。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友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